- 媽米
- 2767
- 經(jīng)驗值
- 1928
- 在線時間
- 188小時
- 昵稱
-
- 寶寶生日
- 2008-11-27
- 注冊時間
- 2009-4-16
- 帖子
- 446
- 閱讀權(quán)限
- 31
- 積分
- 2116
- 精華
- 0
- UID
- 701373
    
- 寶寶生日
- 2008-11-27
- 帖子
- 446
|
嬰兒來到了人間從落地的最初一刻就開始接受人類社會的教育慢慢的他將從一個“生物人”逐漸變?yōu)椤吧鐣恕?,他會產(chǎn)生作為人所具有的各種心理活動。
在寶寶逐步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應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從中發(fā)現(xiàn)和理解出他們各個時期的不同的心理需要,以便自己同寶寶進行思想的、感情的和生活體驗方面的各種交流。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的成長,爸爸媽媽的情感關懷和心理關心就是陽光雨露。
0到3歲的寶寶除了在生理上滿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規(guī)律,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以外,還要滿足心理上的需求。那么,這些年幼的寶寶在想些什么?他們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清晨醒來睜開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臉
寶寶需求每天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早上醒來后不必馬上被大人催著趕著要他起床;讓他睜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歡的親人的笑臉相迎::“寶寶早,寶寶睡好了嗎?太陽公公請寶寶起來啦!”幾分鐘后,等寶寶完全蘇醒,心情愉快了,再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臉。
2歲以后的寶寶可以和父母同桌進早餐,早晨這段時間雖然短暫,但寶寶卻能在與父母短暫的相處中感受到親切和歡快。
當爸爸媽媽離家去上班,要擁抱或親吻寶寶的臉,和他皮膚接觸,以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說上幾句鼓勵他的話,微笑著和寶寶說再見。清晨的這一段時間,父母的笑臉和關心會給寶寶的一天帶來新的氣息和良好的情緒。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視寶寶的心理需求,只顧自己趕時間,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時間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緒不好,動作和語言難免粗魯甚至暴躁。這樣的情景十分常見:爸爸媽媽慌慌張張地做事,嘴里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點起床?!薄霸趺催@么慢?快點吃飯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總是遲到”。
這樣慌張糟糕的開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親切,而是煩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臉,而是緊張厭煩的表情。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后,情緒消極,心理不安,這會影響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
|